阿台蒙古大汗統治1425–1438加冕1415前任斡亦剌歹繼任脫脫不花出生1390逝世1438年(47—48歲)朝代蒙古鞑靼父親乌鲁克帖木儿(鬼力赤)
阿台(蒙古语:ᠠᠳᠠᠢ,转写:Adai[转写种类不明],西里尔字母:Адай;1390年—1438年),或譯阿岱,鞑靼君主,第26代蒙古大汗,根据对波斯文《突厥系谱》记载的比对阿台应该是窝阔台后裔乌鲁克帖木儿的儿子[1],蒙古文《黄史》也称阿台为“主上之裔”(Eǰen-ü üre,成吉思汗后代)[2]。而《蒙古源流》称其为科尔沁部人,属成吉思汗弟弟铁木哥斡赤斤或合撒兒的后裔。
1415年,阿鲁台袭击瓦剌(西蒙古),瓦剌拥立的可汗答里巴、太师马哈木先后战死。马哈木的儿子脱懽拥立斡亦剌歹为汗。斡亦剌歹是西蒙古的大汗,东蒙古在阿鲁台和他的大汗阿台手中。脱懽和斡亦剌歹联合明朝,打击阿鲁台和阿台。此时蒙古先后两次出现东西两位可汗同时并立的局面,先是1415-1425年斡亦剌歹和阿台并立,之后是1433-1438年脱脱不花和阿台并立[3]。
1425年,西蒙古的斡亦剌歹死后,阿台正式成为蒙古唯一的大汗,阿鲁台自任太师。东蒙古和瓦剌多次战斗,起初瓦剌战败,脱懽被俘,后来被释放。然后,瓦剌占据上风。此后,东蒙古衰落,脱欢在1434年攻杀阿鲁台,阿台西逃至亦集乃,阿台所部穷困,一度率兵抢掠明朝境内,被明军多次打击,兵力殆尽。1438年,逃往大漠深处的阿台和其丞相朵儿只伯被脱懽和他拥立的大汗脱脱不花俘杀,蒙古重新统一于瓦剌人手中[3]。
参考资料[编辑]
引用[编辑]
^ 《突厥系谱》简写英译本第220页:“Twenty-first, Oodaie, the son of Ak Timoor…”
^ 佚名. 《大黄史》. : 105页.
^ 3.0 3.1 乌兰. 《〈蒙古源流〉研究》. 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0: 302–303页. ISBN 9787806443637.
来源[编辑]
勒内·格鲁塞. 《草原帝国》 (法语).
班布尔汗. 《最后的可汗:蒙古帝国余晖》 漢譯. 2009. ISBN 9787508718989 (中文). (简体中文)
宝音德力根《15世纪中叶前的北元可汗世系及政局》蒙古史研究 第六辑
前任:斡亦剌歹
蒙古大汗1425年-1438年
繼任:脱脱不花
查论编蒙古大汗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太祖) → 拖雷(睿宗)(監國) → 窩闊台汗(太宗) → 脫列哥那(昭慈皇后)(称制) → 貴由汗(定宗) → 海迷失(钦淑皇后)(称制) → 蒙哥汗(宪宗) → 阿里不哥汗 / 世祖忽必烈(薛禅汗)1元朝皇帝兼任大汗成宗(完泽笃汗) → 武宗(曲律汗) → 仁宗(普颜笃汗) → 英宗(格坚汗) →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 天順帝(阿剌吉八) → 文宗(札牙笃汗) → 明宗(忽都笃汗) → 文宗(札牙笃汗) → 宁宗(懿璘质班) → 順帝(乌哈噶图汗)北元皇帝兼任大汗順帝(乌哈噶图汗) → 昭宗(必里克图汗) → 天元帝(乌萨哈尔汗)北元瓦解后的蒙古大汗2卓里克圖汗 → 恩克汗 → 额勒伯克尼古埒苏克齐汗 → 坤帖木兒汗 → 乌鲁克帖木兒汗(鬼力赤) → 完者帖木儿汗 → 答里巴汗 → 卫拉岱汗 → 阿台汗 → 岱总汗 → 阿噶巴尔济(济农) → 大元田盛大可汗(淮王也先)3 → 乌珂克图汗 → 摩伦汗 → 满都鲁汗 → 达延汗 → 巴儿速孛罗(济农) → 阿剌克汗 → 库腾汗 → 扎萨克图汗 → 彻辰汗 → 林丹汗 → 额哲4 博克多蒙古的大汗5博克多汗1两者未获普遍承认。2自元昭宗以後,所有北元君主皆不自稱皇帝,只自稱大汗。漢文的廟號與諡號也不再有。一说此时大元国号亦不再使用(黎東方,《細說元朝》;二六〈蒙古可汗與元朝皇帝的名單〉,傳記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215頁)。坤帖木兒败亡之后四卫拉特(瓦剌)与蒙古本部(鞑靼)分立。3瓦剌太師篡位,非黄金家族的绰罗斯氏称汗。4最后一位获公认的蒙古大汗林丹汗病故后其子额哲被后金俘获,随后漠南蒙古各部歸降皇太极,并上尊號為“博格达汗”(《清史稿》太宗纪)。此称被清代皇帝与蒙古王公交往时沿用,但清帝詔書自稱則為“皇帝”(达力扎布,清代察哈尔扎萨克旗考,《历史研究》2005年05期;《清内阁蒙古堂档》)。蒙古语俗称“额真汗”,额真意为主子(札奇斯钦,《蒙古史论丛》,台北学海出版社,1980年版下册)。5辛亥年库伦宣告脱离清朝并恢复大蒙古国,哲布尊丹巴登基为大汗(《清史稿》列傳三百八·藩部四)。
这是一篇与蒙古国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查论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