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一死,武帝刘彻上台,年仅16岁。窦婴以帝师身份复出,和田蚡分管丞相太尉。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王太后是武帝生母,两人是连襟。武帝想搞新政,窦婴支持儒家,帮着设五经博士,禁百家诸子,还建太学,选贤良,让儒生上台。这套路子打破了旧贵族的垄断,朝堂上风向变了。可窦太后不干,她偏黄老无为,觉得新政乱了祖制。前139年,她联合旧臣弹劾,绕过武帝把赵绾王臧扔进监狱,两人服毒死了。窦婴被免职,关在家里,新政黄了。窦太后前135年一走,窦婴又回来了,可这时候田蚡已经上位,当了丞相。田蚡这人精于权术,早年巴结窦婴,叫他如父如师,等窦婴失势,他就靠王太后爬上去。窦婴的门客全跑田蚡那儿了,只剩灌夫这硬汉跟着他。
灌夫是七国之乱的猛将,单骑闯敌营,身上十二处伤都不退,性子直,容易得罪人。前131年,田蚡娶燕王女,办酒席,百官都去。窦婴带灌夫去,想缓和关系。结果田蚡故意把窦婴座位排最后,灌夫喝多了,当场骂田蚡仗势欺人。田蚡咽不下这气,以大不敬罪抓了灌夫,判族诛。窦婴急了,上疏求情,武帝没松口。窦婴一咬牙,拿出景帝遗诏,说这是先帝授权他便宜行事,能救灌夫。谁知尚书一查,宫里和御史府都没副本,按汉律,诏书得一式两份,缺了就是伪造。
田蚡的党羽立马咬住不放,弹劾窦婴矫诏欺君。武帝夹在中间难办,年少气盛,又得顾全皇权威信。保窦婴等于承认景帝办事马虎,玺印能随便盖,诏书能私藏,这对皇帝脸面是打耳光。可杀窦婴呢,又让田蚡一家独大,外戚势力更嚣张。武帝权衡半天,还是下了诏,以伪诏罪腰斩窦婴。窦婴长子窦瞻叩阙求情,被廷杖三十,流放陇西。灌夫三族灭门,幼子灌贤枭首示众。窦婴这死法,够惨的,一辈子功臣,到头来落个腰斩街市。
武帝对这事儿态度复杂。私下里他对近臣说,窦婴无罪,却不得不死。为啥?因为这不光是个人恩怨,更是皇权稳固的需要。遗诏一曝光,等于戳破了先帝的短处,武帝不能让这种事儿传开,动摇刘氏的合法性。田蚡虽赢了这一仗,可也慌了神。他本想借机除窦婴,独掌大权,谁知武帝下手这么狠,对外戚敲了警钟。前130年,田蚡就病死了,年才49,临死前还惶恐不安。窦家从此衰落,余脉凋零,再没翻身。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觉得窝火。窦婴一辈子忠心耿耿,帮景帝稳江山,帮武帝推新政,结果就栽在外戚窝里斗上。田蚡这家伙,典型的墙头草,早年舔窦婴,窦婴一倒就踩上去,还拉帮结派,专搞小动作。窦太后也够强势,活到80多,干预两朝政事,差点让梁王刘武上位,毁了刘氏正统。武帝呢,年少时被这些外戚夹着,杀窦婴是不得已,可也暴露了帝王的无情。话说回来,汉朝外戚专权是老毛病,从吕后开始,就没断过。窦婴的死,其实是武帝在学着掌控朝局的第一课,他后来独尊儒术,北击匈奴,开疆辟土,可内斗也越来越狠,周亚夫、田蚡、甚至卫青霍去病的下场,都带着点影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