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普聚金融服务 惠及千企万户”为主题,启动了首届“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下面让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普惠金融吧!
普惠金融是什么?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演变
2003年12月29日,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表示:“严峻的现实是,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仍然无法获得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无论是储蓄、信贷还是保险。最大的挑战是解决阻碍人们充分参与金融部门的限制因素。大家可以共同建设普惠金融部门,帮助人们改善生活。”从此,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开始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2006年,联合国发布的《构建普惠金融部门促进发展》报告中,将普惠金融定义为“为贫困和低收入家庭以及中小微企业提供的安全储蓄、适当设计的贷款,以及适当的保险和支付服务。”
2014年,世界银行在《全球金融发展报告:普惠金融》中,将普惠金融定义为:“个人和企业获得适当、负担得起和及时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包括银行、贷款、股权和保险产品。”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银行合作报告《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普惠金融:实践、经验与挑战》中,提到普惠金融的定义:“个人、小微企业能够获取和使用一系列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而言便捷安全,对提供者而言商业可持续。”
普惠金融的主要目标
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可得性实现新提升,普惠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新步伐,金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得到新改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1、基础金融服务更加普及
银行业持续巩固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保险服务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基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2、经营主体融资更加便利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融资可得性持续提高,信贷产品体系更加丰富,授信户数大幅增长,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占比明显提高,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能力不断增强。
3、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加有力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力度持续加大,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金融服务不断深化。
4、金融消费者教育和保护机制更加健全
数字普惠金融产品的易用性、安全性、适老性持续提升,“数字鸿沟”问题进一步缓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行为得到及时查处。
5、金融风险防控更加有效
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机构和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机制不断完善。数字平台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和防控。非法金融活动得到有力遏制。金融稳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
6、普惠金融配套机制更加完善
普惠金融基础平台的包容性和透明度不断提升,重点领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基本建成。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健全。
如何完善高质量普惠保险体系?
(一)农业保险领域
建设农业保险高质量服务体系
1.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
2.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
3.落实中央财政奖补政策,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4.探索发展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等新型险种。
5.推进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电子化试点,优化农业保险承保理赔业务制度,进一步提高承保理赔服务效率。
6.发挥农业保险在防灾减灾、灾后理赔中的作用。
(二)养老保险领域
支持保险服务多样化养老需求
1.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各类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有效对接企业(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参加人和其他金融产品消费者的长期领取需求。
2.探索开发各类投保简单、交费灵活、收益稳健、收益形式多样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产品。
3.在风险有效隔离的基础上,支持保险公司以适当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实现长期护理、风险保障与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服务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