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11:10:52

千百年过去,开化县城的变化就藏在这“芹阳八景”中...

方池,古县城之南,原名放生池,后因池中种植菱荷等物,所以又称荷花池。据明崇祯《开化县志》记载:“放生池,县南五步,广一十丈,深五尺,以辟火灾。”解放前,由于久废疏浚,日渐荒芜。1965年,方池填为平地,改为灯光球场。1984年,改为菜市场,现为荷花广场。月皎风微,荷香沁脾,风起月漾,古称方池漾月。

▲古地图

《方池漾月》

明•汪嘉会

一槛中开仅数寻,四山倒影碧波深。

菱荷香入杯中酒,秋月光分水上金。

蛙鼓不闻钟漏永,萤灯长照柳堤阴。

上元火树重重绕,百里笙歌惬赏心。

建 设 概 况

2014年9月,投资5.6亿元,荷花广场及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开工。荷花广场及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总体思路是:地上、地下立体开发,绿化、休闲、停车、人防等多方面兼顾,生态、文化、景观相结合,改造成以绿地景观、休闲、健身、人防、停车功能为主的城市综合性广场。预计2017年12月竣工,荷花广场及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地下商业及停车场面积4.75万平方米,建成停车位400个以上,将有效缓解交通堵、停车难的问题。2018年至2019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对以荷花广场为中心往周边延伸500米范围内的街道和小区进行立面改造和绿化景观提升。

▲示意图

凤凰塔位于县城东面凤凰山上,为元泰定年间进士方森辞官捐建。塔身七层,砖砌,塔尖高耸入云,登临塔顶,百里峰峦,尽收眼底,如入仙境,故称“文塔凌霄”。曾为浙江省二级文保单位,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

▲古地图

《文塔凌霄》

元•鲁贞

天低云有影,日午塔无阴。

极目三秋望,登高万里心。

建 设 概 况

2015年9月,总投资3000万元的凤凰塔重建项目开工,总建筑面积约1489.5平方米。新建成的凤凰塔塔高49.7米,七层八面,塔身为阁楼式,四周有回廊,沿袭宋代建筑风格,整个建筑高大雄伟,同时还对该塔附近的景观平台、上山道路等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并对塔周边的游步道、上山主路口的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以方便市民赏游。

摄/周建云

玉屏山在县城之西,又名花山,宋皇祐三年(1051年),僧清臣于此建寺,名灵山寺;明天启四年(1624年),建王公亭;清康熙十九年(1680)开化知县吉祥建锡赉庵;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辟为中山公园,建听松庐。解放时仅存锡赉庵。1958年后,重修公园,1985年,新建映日楼。天气晴好,阳光与山色相映成趣,故称玉屏映日。

▲古地图

《玉屏映日》

明•虞士廉

翠拥西山岚气收,玉屏高际曙光浮。

遥瞻瑞旭千岩景,俯瞰清流万壑秋。

雉堞连云跨胜概,灵山霞褪檀奇幽。

春来花草平铺锦,喜约群英共醉游。

建 设 概 况

1994年起,根据规划种植景观树种1600余棵,改变山体原先单一的林相。2008年,投资1000万元对东入口进行了改造,工程建设规模为5万平方米,建设内容有东入口区的福文化广场、景墙、绿化、风情园,管理房、园路等。2015年,投资350万元修建古城墙150米,新建游步道1200米,修缮映日楼,公园内的城墙怀古得以恢复。2016年,投资80万元新建纪念碑广场公厕一座。2017年,投资230万元新建游步道1600米,目前正在施工中。

▲示意图

西

位于县城西面,古称汪边溪,据民国三十八年《开化县志稿》载:“西渠,大半为人工所凿,不知自始。考宋氏谱,宋高宗南渡时,宋用振行二,始迁开化。居西屏之前,西涧之上,足见由来已久。”后因年久失修,渠底泥沙淤积。解放后,经改造扩建,更加晶莹秀丽。因渠水环流,逶迤如带,古称西渠环带。

▲古地图

《西渠环带》

明•徐庆云

谁凿灵泉窍,中流水一湾。

风清时戛玉;月净水拖蓝。

曲折归吴海,纡徐傍佛山。

千门滋秀发,终古自潺湲。

建 设 概 况

2013年至2014年,投资4100万元,对西渠沿线(龙潭大坝至钟山路段)增添了西渠两侧绿化带、城市亲水平台,同时新增添6座西渠景观桥梁。还首次向社会公开征集桥名,收到包括外地友人在内参与的桥名征集364个,筛选出14个入围桥名,最后确定了具有体现开化人文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桥名6座——曲归桥、绾溪桥、银盘桥、金锭桥、相坞桥、天香桥。加上原来已取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前的两座桥(玉笏桥、凤翥桥)和南湖公园的一座桥(览湖桥),西渠上有名的桥梁共有9座。

2017年5月,投资1200万元,对西渠原食品公司地块进行综合整治及提升改造,工程建设目前正在施工中,计划完工日期为2018年5月。

▲已建实景

▲未建示意图

位于开化县城东面,金钱山脚,古时水深流缓,翠苇掩映,舟船夜泊,渔人夜晚张灯捕鱼,渔火星闪,依稀措落,宁静恬穆,若隐若现,古曰深渡渔灯。

▲古地图

《深渡渔灯》

明•汪朝仕

残霞寒欲敛,溟色渺烟波。

雁落平沙静,人归晚渡多。

蒹葭依钓艇,灯火见渔蓑。

何处浮生好,江湖比乐窝。

近 期 计 划

2018年至2019年,计划投资300万元,利用河道驳岸建一个老式的渔船码头,在码头的河面上摆放打渔的老式乌篷船,夜晚通过煤油灯星星点点的亮光,重现古时深渡渔灯的美景。

▲示意图

古溪,又名金村溪,源出宋村岩,流至城东双溪桥出口,与芹江汇合。古时水畔,绿草悠悠,牧童放犊,笛韵清风,一派田园诗画。

▲古地图

《古溪牧笛》

明•汪朝仕

放犊春溪上,平原绿草长。

数家连水竹,一径共徜徉。

笛响风前韵,蓑归柳外庄。

生涯牛背稳,应笑马蹄忙。

近 期 计 划

2018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对双溪桥边的空地进行绿化、雕塑、亮化等小节点提升。在双溪桥边锻造一座牧童坐在牛背上吹笛子的雕塑,并用灯光框出相应的轮廓,还原古时古溪牧笛的场景。

▲示意图

石洞,即云隐洞,在梅坞口,今青少年宫西侧,洞内原有石凳石桌,可对奕,后因辟山采石被堵。因洞口云雾笼罩,境界超然得名。

▲古地图

《石洞笼云》

徐崇道

怪石嵯峨一窍通,洞门时有白云封。

群贤昔日冠裳会,五马当年羽盖从。

霞映碧桃春欲醉,烟环绿树日初红。

遥瞻胜境堪修复,香社兰亭合继纵。

近 期 计 划

2018年至2019年,计划投资500万元,尽可能的寻找石洞原址并恢复原样,将一些关于石洞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诗词等刻在石壁上,增加石洞的文化内涵,并对周边的山林景观进行林相改造,提升整体的景观环境效果。

▲原状示意图

县城之东,金溪之上有木结构浮桥横跨,贯通东西,便利交通,为明洪熙乙巳年(1425年)所建,古称东郭浮梁。据雍正年间的《开化县志》载:这桥始于宋政和年间,名为“通济桥”,距今已近900年。桥全长60丈,以14只木船连接,上铺厚五寸、宽一丈四尺木板作桥面,以八十丈长的铁索链串锁而成,为便于行人上下浮桥,从城门口至浮桥,砌石堤埠头24丈。

▲古地图

《东郭浮梁》

明•吾冔

四山环合构危亭,中有长虹水上横。

作息应无咨利涉,渔樵兼得快归程。

濯缨自昔歌孺子,题柱从今有马卿。

弘济苍生吾分内,讵将小惠竞虚名。

浮桥,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以前搭建浮桥只为跨过芹江贯穿东西,方便往来。现在的桥梁建设都需要有一定的视觉效果,固出现既有实用功能又美观大方,甚至可以作为景观的浮桥。

近 期 计 划

2018年至2019年,计划投资500万,结合深渡渔灯沿芹江两岸搭建乌篷船拼接的景观平台,意向重现东郭浮梁。

▲老照片

▲示意图

老城剪影

据《开化县志• 城池》记载“开化旧无城”,老城门及城墙最早要追溯到明正德七年(1512),后经过数次修复,成为开化众志城、抵御外敌、城市发展的鉴证。城墙初设6个城门,分别是迎恩门、望极门、金钱门、通济门、起凤门、钟秀门,目前仅金钱门一处保留至今。

现状开化的城市建设也在不断探索、延续老城记忆、空间的路径。例如对现存金钱门、西渠的保护,对凤凰塔重建,以及荷花广场、钟秀广场等具有历史标示性空间的重塑。

老城新景

以芹城八景修复为契机,对老城的近期建设和未来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引导。

1、保护:在现有城市便捷的基础上,划定新的“老城风貌区”和“风貌协调区”。

2、导控:范围内建筑、景观、街巷等要素的建设围绕“开化历史”和“芹阳元素”开展。

3、梳理:以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去进行老城空间的梳理,协调历史、现状、未来三方面的发展诉求。

四横:芹北、钟山、花山、古溪四条城市景观廊道;

四纵:西渠、芹江、解放路、江滨路四条城市景观廊道;

多节点:荷花、府前、钟山等广场节点;玉屏、前山、凤凰山等公园节点。

4、项目库:针对“实施”需求,进行项目化建设和管理,将规划梳理的空间转化为可实施的建设项目。

(点开图片放大观看哦)

文章转载自“开化住建”微信公众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