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孟姜女的传说以故事、歌谣、诗文、戏曲等多种形式在我国广为流传,它与《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是对封建残暴统治的控诉,也是封建王朝中的残酷劳役的反抗。很多人要问了,孟姜女具体是在哪哭的呢?
时间过去了千百年,很多遗迹和史学材料大都不好考证,不过现在有两个地方被大多数人能接受。
一个是济南长清区万德境内的齐长城。清道光《长清县志》引《旧志》说长城:“县治东南九十里。说者云县治迤南七十里五道岭,岭入东为长城铺,土人因长城而建姜烈女祠。”史学家顾颉刚说:“从张夏到泰安道中的长城铺就是孟姜故里,其地有姜女庙。”清初学者顾炎武《山东考古录》云:“余过长清县之长城铺,见有杞梁妻祠,乃列圣母娘娘诸像不下十数,而人尚呼之为姜女庙。”
现在的长城村村民都坚信这里就是孟姜女的故里。据说,该村还有孟姜女的3个宗亲。而且,长清万德地区还传说,孟姜女就是万德长城村人,丈夫杞梁因修长城累死,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守着丈夫坟头,一连哭了七天七夜,哭得日头无光、阴云四起,下起了瓢泼大雨,平地下就有膝盖深的水,长城轰隆一声坍了好几里。末后,孟姜女投河自尽。而孟姜女自尽的那条河就是长城村东的红石江(北大沙河)。据当地村民说,过去这条河不叫红石江,是孟姜女投江后,河水变成了红色,就给这条河改名为红石江。
不过由于历史久远,包括齐长城和孟姜女庙等标志性建筑都没能完整保存下来。这里的孟姜女庙没了,齐长城的西端和中端另外三处也没了。在济南历城区西营镇王家庄南也曾有个孟姜女庙,锦绣川即发源于此,现在只能依稀辨出该庙的遗迹了;在泰莱山区进入历城东南境的通道上(今山东泰安山口镇西侧)也曾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孟姜女庙,可惜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毁;还有一处孟姜女庙设在章丘正南、莱芜正北的两市交界处,现在连遗址都看不到了。
除了山东的齐长城,还有一个地方现存全国最大的孟姜女庙,那就是河北秦皇岛山海关。
河北省秦皇岛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
据说庙东南4公里处两块露出海面的礁石便是孟姜女的坟与碑,而庙后巨石上的小坑,为孟姜女望夫所踏足迹。所以石上刻有“望夫石”3个大字。
庙内殿门两侧还有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朝”、“长”两字按汉字不同读音才能读出有几种不同的意义。孟姜女庙的对联解读:
海水朝 朝朝朝 朝朝朝落 ( 朝 有时作潮)
hǎi shuǐ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luò
浮云长 长长长 长长长消 ( 长 有时作常)( 长 有时作涨)
fú yún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这是山海关孟姜女庙的一副奇巧楹联。它运用汉字的一字双音和通假借读。
从春秋至明代,在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这是封建王朝中最残酷的劳役。像孟姜女那样遭遇的人肯定有很多。孟姜女的传说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权、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